臭虫如何防制?
臭虫如何防制?
一、什么是臭虫?
臭虫又称为床虱、壁虱。人类最早发现臭虫时,觉察其虫体散发特殊酸臭味道,而得名臭虫。人们在睡着时被叮咬,发现臭虫隐藏在床垫或与床有关的家具附近和墙壁缝隙,所以又名床虱和壁虱。
二、臭虫的危害
臭虫具有刺吸式口器,在吸血时能分泌一种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便于顺利吸血。但是这种液体对人体有刺激性,会导致叮咬处皮肤出现红肿、奇痒,如果皮肤被搔破后,可引起继发感染。臭虫的骚扰,会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导致*,甚至焦虑。
虽然尚未发现臭虫传播疾病的证据,但是在臭虫体内能找到很多病原体,如流行性斑疹伤寒、Q热、布鲁菌病等。
三、臭虫的生活史
臭虫属于渐变态昆虫,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成虫等三个时期。
卵:黄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0mm,宽约0.44mm。卵壳上有明显的网状花纹,卵盖端向一侧倾斜,盖上有通气细孔。常3~6个卵聚集在一起。卵期一般为6~10天。
若虫:外形与成虫相似,能吸血,但身体比成虫小,无翅基,颜色较浅,随着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变深,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体内有臭腺1对。经过5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
成虫:成虫背腹扁平,椭圆形,红棕色。雌虫长约5.0mm,宽约3.0mm,雄虫体形略小。
雌虫腹部末端圆而宽,末端有生殖孔,用于产卵。雄虫末端狭而尖。
四、臭虫的孳生
有人类生活或活动的环境里,都可能有臭虫。比较常见的地方包括床、抽屉、窗帘、墙壁等家具和物品上有缝隙的地方。旅馆、宿舍、酒店等场所,以及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也可能有臭虫的存在。
我国常见的臭虫种类有两种:温带臭虫、热带臭虫。
温带臭虫:适应强,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蛰伏过冬。成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广泛分布。
热带臭虫:抗寒性差,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
在长江以南区域,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可能会同时存在。
五、臭虫的防制
对入室的行李、家具、纸箱等物品要进行仔细检查,避免将臭虫携带入内。
控制臭虫孳生,平时要重视环境卫生,保持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房屋墙壁、地板等处的缝隙用石灰、水泥等塞缝并定期刷墙;经常洗晒衣物、被单、床单、蚊帐等。
物理防制
人工捕杀:不断敲击床架、炕席、书橱、褥垫等,将臭虫从隐蔽处震下,然后杀死。
蒸汽喷灌:可用各种蒸汽发生器(如蒸汽熨斗),将喷出的蒸汽对准孳生处,以烫杀缝隙内的臭虫和虫卵。
开水浸泡:发现臭虫的床上用品和衣服可用开水浸泡。或用开水对准孳生处浇烫,以杀死臭虫及虫卵。
阳光曝晒:在夏季,可以将衣服、床铺、橱柜等放在阳光下曝晒几小时,并定时进行翻动,使臭虫因高温晒死或爬出而被杀死。
化学防制
滞留喷洒:可撒施粉剂或进行滞留喷洒,重点针对孳生处,如地缝、床板、家具缝、墙壁等处。
烟剂或热烟雾:作业时将房门、窗紧闭,一般整栋楼内同时进行,防止臭虫逃逸。为了保证效果,常需进行二次熏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