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从图书馆借走的可能不止是知识,还有 ....
小心!你从图书馆借走的可能不止是知识,还有 ....
湿热暑假后,“书虫”苏醒!图书馆藏书遭遇虫虫侵袭?
图书馆里藏书万卷,是知识和文化的宝库。刚开学,书虫(学生)归校,你可能会发现图书馆里还有另外一些书虫(不太常见的一些害虫),这些不太常见的害虫的侵扰,为什么会有发生呢,它们是谁,又该怎么防治呢?
01当闭馆遇上桑拿天…
每年7-9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区域进入“高温高湿”模式:据统计,平均气温30℃以上、相对湿度(RH)≥75%的日数可达40-60天。而图书馆由于暑假期间可能关闭或减少开放时间,导致通风不足,室内湿度会持续处于高位。高湿从来都是害虫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馆藏有大量纸质书,纸张的适宜保存环境为温度20~22℃,湿度45~55%。当环境湿度超过60%,纸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仅会使纸张变软、发霉,还会吸引那些喜好潮湿环境的害虫。
同时,一些书籍装订使用的胶水、浆糊等材料含有淀粉和蛋白质,这些成分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对于害虫来说,一切都刚刚好。
就这样,它们就这么来了!
02它们才是真凶!
衣鱼(Lepisma saccharina)
衣鱼,是一种无翅昆虫,体长约1-2厘米,身体覆盖银灰色鳞片,形似小鱼。衣鱼喜好黑暗、潮湿的环境。
习性特点
食性:食性广泛,主要以纸张、胶水、淀粉、织物等为食
发育:最适28~30℃、RH75~95%;卵的孵化约需3-6周
产卵:寿命2~8年,雌虫一生产卵约100粒,世代重叠
活动:夜间活动,白天更喜欢隐藏起来,一般藏在书脊缝隙、踢脚板后、其他墙壁缝隙中
危害症状
衣鱼会蛀食书籍封面、内页,造成书籍纸张出现“刨花状”缺刻,纸张会出现纸张泛黄、脆化;严重时导致书页残缺不全。
书虱(Liposcelis spp.)
书虱,是一种微小的昆虫,体长仅1~2毫米,呈淡棕色或白色。体型小且常出现在纸张中,故得名书虱。RH>65%即可滋生霉菌,从而间接招来书虱。
习性特点
食性:主要以霉菌、淀粉、纸张纤维素等为食
发育:最适27~30℃、RH75~80%;从卵到成虫只需3~4周
产卵:以孤雌生殖为主,种群呈指数级增长
活动:趋高湿,栖息于微缝隙习性,通常以群体形式出现,可在0.2mm缝隙聚集上千只
危害症状
书虱虽然不直接蛀食纸张,但它们以纸张表面的霉菌和淀粉为食,会造成书页表面出现斑斑点点的污损。严重时书页翻动时扬尘,整层书架呈“灰白霉毯”。
03发现问题,先评估危害程度
发现了有虫子活动,先别慌,先评估一下危害程度,再根据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建议采用“三步量化”法做评估:
1诱捕监测看虫口密度
在书架上下层、墙角等处放置粘纸监测,统计发现的数量和分布的区域,如单个监测纸抓捕量>20只,则说明已经有暴发,如果多个区域均有发现,可判定为“重度暴发”。
也可以让专业的虫害防治人员现场逐一排查,通过专业经验检查,记录发现的区域和数量,以此来判定暴发的程度。
2调阅暑期的温湿度数据
如有完整的温湿度监测数据,可以查看暑期数据,若存在室内温度>25℃且RH>70%的天数连续超过5周,则定义为“高危”。(根据中国气象局“霉变指数”3级标准:一般在25°C~30°C,相对湿度持续大于70%,则定义为:3级易霉变);
如历史记录不全或者没有,可以在已做虫口密度调查,发现已有少量虫虫活动的前提下,进一步监测温湿度数据,若连续2天发现室内温度>27℃且RH>70%,则发生的风险定义为“高危”。
3验证室内的霉菌指数
随机抽取10个书架,每个书架2册样书,采用霉菌测试片,根据测试数据,查看对应的霉菌指数,霉菌指数高与书虱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04防治策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一切的害虫防治都应该这样,预防为主,只要做到了预防,就不用费尽心思去治理,但是既然已经发生了,如何综合治理,就考验专业性了。
1快速清灭是发现害虫的*需求
发现书虱和衣鱼已经在图书馆活动,甚至是已经重度暴发了,快速杀灭、清除就是当务之急了。这个时候,你可以:
● 深度除尘:采用强力的吸尘器,重点吸除踢脚线、书脊顶部、书架背板的粉尘、霉菌孢子会和虫体,这样能快速的减少虫口密度和食物。
● *控温:既然书虱和衣鱼都对温湿度很敏感,那么降低室内的湿度,控制温度就至关重要。你可以采用强力的*机*(也可以同步防治一些干燥剂,通过干燥剂快速吸湿),RH控制在50%,温度控制在25℃以下。
● 化学灭杀:图书馆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必须要谨慎选择和使用杀虫剂,而且兑水喷洒的药剂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湿度。如必须使用杀虫剂,应该定点(只在害虫活动的区域)、选择低毒(如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和长效(如悬浮剂或微囊悬浮剂)。
2日常预防才是控虫关键
预防害虫的发生,需要了解场所的特殊性,常见害虫的习性,需要通过专业的措施以及布防一些专业的设施来做检测:
● 环境调控优先:*控温和吸尘作为常规项目需要持续进行,对发现的踢脚线缝隙应进行封堵。现在的图书馆大多都有新风系统,应该在暑期、梅雨季节等高温高湿的季节加大换气的频率。
● 建立监测与预警:在图书馆各区域设置粘虫陷阱监测点,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将监测点监测的数据记录,分析虫害种类和数量变化,寻找规律。当有一定数据积累后,科学设立虫害数量预警阈值,及时启动防治措施。
● 寻找专业力量:虫害防治虽然可以DIY,但是在紧急时刻或者体系性建设上,可以选择专业的PCO服务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赋能,也为图书馆保驾护航。
保护书籍免受害虫侵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通过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采取环境调控、物理防治和有限度的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IPM策略,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衣鱼、书虱等害虫的发生,为读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阅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