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防制手册!
危险!自带毒液,致人毁容的危险小虫,千万别用手拍!隐翅虫防制手册!
最近,有媒体报道,有人因一只虫子飞到眼睛旁边,顺手拍了一下,没想到第二天眼皮中间都溃烂了。另有“受害者”遭遇类似小虫,引起强烈灼伤、皮炎,出现红肿最终却导致皮肤大面积水泡、溃烂。到底是什么虫那么厉害?
隐翅虫是何方神圣?
这种小虫学名隐翅虫,又称“影子虫”、“青腰虫”,其黄黑相间,身形细长,体长约0.3-2.5厘米,鞘翅很短,腹部全裸,因为乍看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
从外观上看,隐翅虫其实和蚂蚁长得很像,但和蚂蚁不同的是隐翅虫前翅为鞘翅,常见有毒物种身体由黑黄两色相间构成,头部是黑色,前胸、腹部则为橘黄色。而蚂蚁类常有一个纤细的“腰部”。
蚂蚁常常有一个缩窄的 “腰部”,整体看起来比隐翅虫纤细很多。
隐翅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的昆虫。在自然界,他们是食腐性或捕食性昆虫,是许多害虫的天敌,可惜的是,它们体内含有毒液(隐翅虫素 ),能够腐蚀人体组织。如果隐翅虫进入室内,它们还会在衣柜、绿植等处藏匿和滋生,对家居卫生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隐翅虫的后翅平时隐藏在前翅下方,图为隐翅虫展开后翅的样子,可见隐翅虫前翅为硬质鞘翅,后翅为膜质的膜翅。
隐翅虫有很多不同物种,通常出现在人类身边的有毒种类是配色通常黑红相间的。
隐翅虫的前翅为鞘翅,较短,后翅膜翅,折叠,隐藏在前翅下方,只有需要飞行时才张开,因此得名隐翅虫。此外,醒目的黑红配色也是识别有毒隐翅虫的一大特征。
体型很小,威力不小!隐翅虫一般不叮咬人,但是如果它受到惊吓,比如被拍打,就可能释放体内的毒液。如果液体进入敏感部位,如眼睛,就会引起结膜跟角膜的灼伤,不及时*,严重的会导致失明。
每年的6至9月,是隐翅虫大规模出现的时间。该时间段的特点往往结合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气压低的特点。随着天气渐热,尤其是夏季隐翅虫活动也更趋活跃。
隐翅虫的危害?
一些类群的隐翅虫(毒隐翅虫属 Paederus)体内会储存叫做隐翅虫素(Pederin)的毒素。这种毒素对人类皮肤和眼睛可造成严重损伤,但与此同时,也被开发为药物,用于肿瘤和慢性病变。
皮肤接触到隐翅虫毒液后,通常经历“烧灼感——皮肤发红、渐至紫红色——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扩展成片或条状*——疱破——结痂——愈后受损部位皮肤留下褐色斑痕”的病程变化。(图片源自网络)隐翅虫造成的皮肤溃烂被称为隐翅虫皮炎。隐翅虫皮炎一般6月份开始出现,8-9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10月份渐渐减少。夏秋季的雨后是隐翅虫活跃的时期,一般出现在潮湿的草地。隐翅虫有趋光性,夜间会向灯光处飞行。
如何预防与隐翅虫接触?
· 环境整治清除房屋四周的朽木、废料、杂草。不在室内堆放废旧物品,保持室内清洁、整齐。
· 密闭门窗
关闭门窗,或使用纱窗等阻隔隐翅虫进入室内。
· 减少光源
由于隐翅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夜晚不开灯,或使用窗帘遮光,可以避免吸引隐翅虫进入室内。
· 户外防护
隐翅虫栖息于草地、公园等有土壤和植物的地方,户外活动注意穿长袖长裤,或防护服,可以使用驱虫药剂驱避隐翅虫。在草地等野外环境休憩,检查周边环境,小心隐翅虫出没。
遭遇隐翅虫,如何避免受伤?
· 避免惊扰、拍击
如果隐翅虫落在身体上,不要直接拍击,可用嘴吹气将其驱赶,或用书本等物品将其轻轻拂走。贸然袭击,很容易刺激隐翅虫进行自卫反击,释放毒液。
如果是在家里发现的隐翅虫,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用胶带粘住,或者用纸巾捉住扔掉。
使用驱虫产品可以一定程度减少隐翅虫进入室内或与人类接触。
· 避免二次接触
如果不慎接触了隐翅虫的毒液,不要用患处接触其余部位的皮肤。比如不要用沾染毒液的手去接触身体。使用水、肥皂等清洗患处。如果情况严重,应尽快寻求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救治。
· 化学防制
联系专业虫害防制机构,使用专业药剂防治隐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