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叮咬多发,请接收这份实用防虫急救指南!
蜱虫叮咬多发,请接收这份实用防虫急救指南!
近日,一则新闻被各大官方媒体转发,人民网,福建日报,辽宁共青团各地消防均纷纷现身说法,”蜱虫在老人脖子上吸完血大如黄豆“的词条,一举跃入热门话题,走进了公众视野,山东威海一老人去医院查体,医生意外发现老人脖子上有一只蜱虫吸血后已涨大至黄豆大小
暑期游客如织,出游兴致高涨,草原牧场林区皆是大规模客流量的造访地,可七月至八月乃是蚊虫密度高发期,虫蚁叮咬频发,被隐匿其中的蜱虫叮咬可能感染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致死亡。因此夏季防虫刻不容缓,蜱虫叮咬不容小觑,一份防虫应急指南奉上,教你不慎被咬伤时如何沉着应对,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入手,详细解读被蜱虫叮咬的一系列情况:
1. 了解蜱虫习性
2. 叮咬后的症状
3. 有效防控策略
了解蜱虫习性
蜱虫的常见分类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蛛形纲,虫体椭圆形,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一种吸血虫类,本身带有毒液,还携带了很多病毒。
未吸血时腹背扁平,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有些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体表或体内,传播各种病原体。
蜱虫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表较硬,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的硬蜱。
另一类是躯体较软,无盾板的软蜱。
蜱虫长期居于墙壁、石缝、草地、树林及动物的巢穴中。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虫孳生地蜱虫对宿主的寄生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挠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和腹股沟等处。此外,蜱虫多栖息在开阔的自然界,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
叮咬后的症状
蜱虫没有吸血的时候小小一只很难发现,像是普通的小虫子,且叮咬人体后开始不觉得疼痛——
· 被叮咬后24-48小时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 轻者局部仅有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瘀斑
· 重者瘀点周围有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或*、水疱,时间稍久可出现坚硬的结节,抓破后形成溃疡,结节可持续数月,甚至1-2年不愈
被咬后不及时处理会有发热乏力的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中毒致死,处理不当的话还容易让它的口器遗留在身体内,造成感染和二次伤害。
某些蜱虫在叮咬人的同时,可将唾液中能麻痹神经的毒素注入体内,引起“蜱瘫痪症”,表现为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中枢受侵而死亡,特别多见于儿童。
其中,蜱虫是感染森林脑炎,莱姆病,自然感染热立克次体的主要传播媒介。
不仅如此,养宠家庭更需注意。蜱虫也可以吸取宠物的血液,是宠物体外最危险的寄生虫,导致患部皮肤肿胀,酥麻,情况严重可导致宠物呼吸衰竭而亡。
蜱虫防制原则
环境防制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杀虫剂,有机磷类如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菊酯类如除敌、素花、凯素灵等,复配剂如特姆得®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畜可定期药浴杀蜱。
个人防护
尽量穿浅色,方便发现蜱虫;
穿长袖衣服、扎紧褥腿,戴好防护帽;
穿材质光滑的衣服,可以昉止蜱虫依附;
不要穿涼鞋、露趾鞋,尽量少露出皮肤,别给蜱虫可乘之机;
喷洒含避蚊胺的趋避剂。
被蜱虫咬后该如何处理
可以先用烟头或者是一些热的东西在伤口附近进行涂抹或是用酒精喷洒/涂抹蜱虫,一般都会自行退出;
如果不行就拿一个小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缓慢将它往上拔出来;
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残留的口器或者遗留物在伤口里,有的话需立即去医院取出;
切除蜱虫后一定要对周国的皮肤进行消毒,可以局部碘伏消毒后,双氧水/酒精进行严格的清洗包扎;
如果确定被咬伤,还需去医院注射森林脑炎疫苗,防止发生感染和并发症。